海南省瓊海市圍繞“不砍樹、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鎮化”的“三不一就”原則進行了新型城鎮化建設,并在城鎮化基礎上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讓農民參與分享紅利。專家認為,瓊海將風情小鎮建設作為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平臺和紐帶,讓農民“不離鄉、不離土”就地就業,實現農民增收,探索出一條鄉村旅游與新型城鎮化融合的創新發展之路。
“三不一就”打造風情小鎮 實現“就地城鎮化”
具有濃郁南洋風情的中原小鎮,美輪美奐的博鰲天堂小鎮、充滿南海氣息的潭門漁業小鎮、古樸水鄉的萬泉風情小鎮……如今,在瓊海市17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一個個特色濃郁的風情小鎮像一顆顆珍珠,將城市和鄉村串聯起來,展現出一幅“城在園中,村在景中,人在畫中”的美景。
“在海南各市縣中,瓊海的區位優勢和自然條件都不是最好的。瓊海不能和海口比大,不能和三亞比海,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瓊海市委書記符宣朝說,黨的十八大提出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海南省第六次黨代會提出“科學發展,綠色崛起”,在這一指導思想的指引下,2012年底瓊海市委、市政府確定了“打造田園城市、構建幸福瓊海”的發展思路,并提出“不砍樹、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鎮化”的發展原則,即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不走規模擴張型的老路子,而是在保存農村田園風光和自然生態的基礎上,各個鎮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就地實現城鎮化。
符宣朝說,“三不”體現的是三條紅線,“不砍樹”是保護生態紅線,“不占田”是敬畏自然紅線,“不拆房”是民生和諧紅線。“這也是我們打造田園城市的頂層設計思想:保護生態,敬畏自然,關注民生,不讓百姓成為城市建設的過客,它的核心實際上是以人為本。”
在“三不一就”的原則下,瓊海對農村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完善提升,把風情小鎮建設作為實現特色城鎮化的支點,把全市12個鎮打造成“一鎮一特色、一鎮一風情、一鎮一產業”。經過近兩年的建設,各具特色的風情小鎮一個接一個改造完成,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
今年45歲的本地人王金昌在中原鎮上開了11年的飯店,主要經營白暫鵝、豬腳等當地特色菜。他告訴記者,去年中原鎮進行南洋風情改造后,整個小鎮完全變了模樣,變得十分整潔、漂亮。“很多外地人都慕名到這里來,鎮上越來越熱鬧了,我們的生意也比以前好多了,”他笑著說。
隨著基礎建設的不斷完善,旅游資源要素的豐富提升,今年4月,瓊海市進一步提出推進全域5A級景區建設,打造瓊海田園城市的升級版,實現“全域是景區、處處是景觀、村村是景點、人人是導游”。
鄉村旅游與城鎮化融合發展 農民參與“分紅”
在建設風情小鎮、逐步實現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瓊海市進一步探索將鄉村旅游與新型城鎮化結合,將風情小鎮作為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平臺和紐帶,實現農旅融合,為當地百姓提高生活質量、促進增收起到了積極作用。
目前,在潭門、博鰲、塔洋、萬泉等鎮,通過風情小鎮建設把周邊的鄉村、河道、田園、椰子林等鄉村元素串聯起來,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風情的旅游鄉村。村民們紛紛建起一批鄉村客棧、汽車營地、采摘籬園、生態漁村、家庭農莊等,把潭門海鮮、粗糧小食、溫泉鵝、嘉積鴨等鄉土特色餐飲變成招徠游客的美食。
每到周末,無論是風格各異的特色小鎮,還是風景秀美的田園鄉村,總能看到游客悠然自得地漫步或者騎行。今年6月開業的塔洋鎮“七星伴月”如今已成為瓊海一個知名景區,景區其實就是由7個村落和一個巨大魚塘構成,美麗的田園風光令人陶醉,吸引了眾多自駕游客。當地村民施清友在位于湖邊的休閑驛站里擺了個小攤,向游客出售水果、小吃等當地的土特產,從以前的吃“農家飯”轉為吃“旅游飯”。“以后如果游客越來越多,那我們的收入就會越來越高。”他說。
今年國慶前夕,嘉積鎮北仍村的首家農家樂“鄉愁味道”開業,成為了國慶期間游客體驗鄉村游的“香餑餑”。這家農家樂由村民王理強和其他村民以股份制合作社的形式創建,總共投資30萬元。王理強說:“政府投資建設了基礎設施,為我們創業搭建了很好的平臺,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告訴記者,游客在這里不僅能吃到農家飯,還可以體驗騎行、采摘農家菜,這種體驗式的農家樂未來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相信過不了多久村民們就可以收回成本。
據統計,瓊海2013年接待游客514萬人次,同比增長15%。今年上半年,瓊海接待游客共計360萬人次,同比增長40%;旅游收入15.8億元,同比增長83.7%。同時,數據顯示,2013年,瓊海農民人均純收入925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13元,同比增長13.2%,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量全省第一。
瓊州大學旅游學院院長金海龍說,瓊海新型城鎮化放棄了讓農民“棄農進城”的方式,充分尊重現有農村的地形村貌、田園風光、農業業態和生態,通過推動農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讓農民“不離鄉、不離土”就地就業。“游客要的是一種體驗,我們增加體驗的機會,就意味著增加農民的收入。”金海龍說。
“瓊海最初不是為了單一搞鄉村旅游而做鄉村旅游,而是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環境,提高老百姓的收入。鄉村旅游發展和三農問題實現了共存,如果沒有農民參與,鄉村旅游就不是真正鄉村旅游。”海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院長趙志忠說。
瓊海鄉村旅游創新發展 潛力仍待進一步挖掘
海南省旅游委總規劃師周安偉說,瓊海發展鄉村旅游實現了三個創新:首先是理念創新,之前海南一直倡導將整個國際旅游島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這一點在瓊海得到了很好的實踐;其次是方法創新,瓊海將特色城鎮化建設與鄉村旅游發展融合,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第三是道路創新,在“三不一就”的原則下,瓊海市委、市政府融合各方資源和力量集中打造示范點,一個區域一個區域地推動建設。
“瓊海的鄉村旅游正在探索和創新發展之中,”海南省旅游委巡視員陳耀說,瓊海不是以重金建幾個“花瓶式”的鄉村旅游點,不是讓房地產商在鄉村旅游的名義下“整合”出鄉村土地搞房地產,而是以整體建設“田園城市”的做法,為鄉村旅游大規模發展提供了良好背景,為打造百姓幸福家園提供了堅實基礎。
“瓊海鄉村旅游發展,為縣域旅游轉型發展和走新型城鎮化道路邁出了創新性步伐。”中國旅游報社社長、國家旅游局綜合協調司原副司長高舜禮說。
高舜禮表示,瓊海鄉村旅游的潛力還需進一步挖掘,第一要更加注重文化挖掘,12個小鎮具有獨特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歷史文化和鄉土文化等,在未來鄉村旅游發展中要找到載體;第二要更加精致化,鄉村旅游不等于粗糙、低價和低檔次,瓊海發展鄉村旅游要往精致化方向走,在規劃、建設施工、餐飲等各個方面的細節上下功夫;第三要延長鄉村旅游產業鏈,千方百計增加產出。“鄉村旅游不是觀光,是度假休閑,核心是吸引人入住,而不僅僅是餐飲。如果能激發消費和購物,將大大刺激產出,當地的農民將受益無窮。”他說。
海南大學旅游學院院長王琳認為,瓊海鄉村旅游的要素還要進一步豐富,完善旅游產業鏈,本地飲食、特色民居、本土化旅游紀念品等方面都有提升的空間。此外,還要加大對鄉村旅游人才的培訓,在鄉村進行大眾化的旅游意識教育,促進全民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