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轉發了市發展改革委《關于促進生態涵養發展區協調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的出臺,將對北京市生態涵養區區域內的鄉村旅游業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由此,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的鄉村旅游業,將成為彰顯北京城市特點的(國家首都、國際化城市等)“窗口”型產業;成為極大增加北京市旅游業產業規模,為北京市旅游業持續貢獻產業增量的戰略性產業;成為北京旅游業引領全國鄉村旅游業發展的“明星”式產業。
一、《意見》的亮點
在《意見》中,除“生態”這個主題詞外,“旅游”在全文共出現30次,遠遠超過頻次居第二位的“農業”(出現7次),成為當之無愧的“關鍵詞”。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部門對旅游業的高度重視,更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旅游業,是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現實中的支柱產業,是未來發展的首選替代產業。為此,《意見》提出了諸多理念,明確了發展措施。
(一)值得關注的概念
1、經濟類:生態經濟、產業友好、生態服務型經濟、服務型第一產業
2、環保類:環境要素補貼機制、碳交易
3、產業集聚類:
共建基地 提倡山區和城區共建,通過生態環境共建,實現生態資源共享,為山區引進市場、投資、管理和人才,類似于千家店鎮與金融街街道。
市級產業園區 北京市旅游局正在研究在生態涵養區布局建設市級休閑旅游產業園區,需要積極爭取。
旅游集散地 市發改委已經通過“旅游集散鎮”進行落實。
4、社會發展類:生態田園村莊
(二)必須把握的發展理念
1、明確了生態旅游業屬于生態友好型產業,是生態涵養區大力發展的產業類型。
2、明確提出,在“十二五”末期,力爭形成1至2個國際性的會議休閑度假名區。
3、明確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即“推動城市公用設施和服務向生態涵養發展區延伸,促進生態特色城鎮和新農村建設”。此舉將極大改善生態涵養區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相當一批特色村、鎮,不僅提高了旅游業的服務設施水平,更為旅游業提供了全新的社會旅游資源。
二、《意見》為旅游業發展提供的產業支撐
1、堅持把融合化發展作為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途徑,促進生態農業與旅游業的延伸融合。
2、在生態建設方面,通過加快構建森林體系和加快建設重要生態流域,將會出現更多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將為濕地旅游、觀鳥旅游、養生健體等旅游,度假木屋、森林河岸徒步、汽車營地(帳篷露營地)等新業態提供資源和空間支撐。同時也將面臨上述公園的管理體制問題。
3、加快山區礦山關閉和低端工業淘汰轉移。對于已關閉礦山的廢棄工礦用地,可以引入替代產業帶動生態修復。如千家店鎮的銅礦,應盡快就生態修復進行立項,大力發展礦區的鄉村旅游。
三、《意見》加大了旅游業發展的扶持力度
1、適當增加旅游建設用地。
(1)在符合土地利用規劃和確保耕地占補平衡的前提下,調整具有旅游集散功能的鄉鎮產業用地規劃,增加旅游設施用地。
(2)對舊村改造騰退的建設用地,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可以試點進行流轉,優先用于發展旅游項目。
2、支持民俗旅游升級改造。
(1)鼓勵以農民參股和集體租賃托管、合作經營等方式,建設鄉村酒店、鄉村旅館等接待設施,促進民俗旅游業升級。
(2)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對集體經濟組織發展鄉村酒店、鄉村旅館的,市區兩級對其外部環境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給予資金支持。
3、建立旅游從業人員培訓和執證上崗制度。
要求自2012年開始,生態涵養區旅游從業人員須經培訓合格后執證上崗。具體措施為:
(1)鼓勵各區縣整合建立旅游學校或旅游培訓機構,實施定向培養,全面開展旅游從業人員從業資格培訓。
(2)市區兩級共同制定旅游從業人員培訓計劃和標準,統籌安排培訓經費。
四、《意見》解讀
(一)吸引投資的政策“利好”
政策利好,將增強投資者信心,吸引更多投資者,尤其是大型投資者關注鄉村旅游,投資鄉村旅游,投資大型旅游服務設施。
(二)區域擴大與產業擴容
生態涵養區范圍擴大,在原有門頭溝、懷柔、平谷、密云、延慶等5個區縣基礎上,將昌平、房山區山區行政區域納入生態涵養區范圍,形成“五區兩部”的新格局。新增加的昌平區、房山區一直以來是北京市鄉村旅游的大區,但是因為游離于生態涵養區之外,其廣大山區的鄉村旅游業發展一直以來受制于基礎設施薄弱等諸多因素。將上述兩區的山區劃入生態涵養區的范圍,使其能夠與傳統5個縣區同等享受“《意見》待遇”,不僅有利于促進相關區域鄉村旅游增量提質,更使得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的鄉村旅游資源總量增加,產業規模得到了擴充,產業內涵和業態也更加豐富。有利于區域協調發展。
(三)區域合作
有利于不同尺度、內容和方式的多類型、多層面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題鮮明的區域合作。《意見》將“加強區域合作發展”作為生態涵養區四大發展策略之一,體現了“合作、共贏”的協作、合作發展理念。合作的思維基礎是建立“伙伴”思維,在市場經濟中“一枝獨秀”可以產生、存在,但不可持續;合作的思想基礎是換位思考,站在伙伴的基礎考慮問題;合作的經濟基礎是共贏,要保障合作方的利益;合作的技術手段是個性化定位、差異化發展,實現功能互補、產品互換、市場互享;合作的經濟基礎是“固本強身”,靠實力說話。一個弱者型的經濟體,只有依賴和扶持,合作無從談起。生態涵養區內區縣之間的鄉村旅游業“整體發展”的前提,是要“強化產業互補”。各區要根據資源特點、區位條件,追求、打造“一區一色”。“一色”也就是唯一性,是在建立多元化、復合型、全功能旅游產品(服務)體系過程中必須清醒認識、明確樹立、大力推廣的“唯一性”,是由相同內涵和特質,但是具有不同表現形式,在空間分布上具有高度集聚,形成產業集群的“唯一性”。其次,合作可以分為區際(與城區)、國內、國際三個層面。區際層面,也就是與城區的合作,實際上已經成為生態涵養區鄉村旅游業對接城區的一個重要手段。作為市場營銷手段之一,“鄉村旅游進社區”被延慶、昌平、懷柔等區縣廣泛、靈活采用,是對旅游目的地社區營銷理論的重要探索和積極實踐。除此之外,延慶縣千家店鎮基于“生態環境共建、共享”理念,與西城區金融街街道開展的區域合作是對《意見》中與城區合作的創新性實踐。第三,對與周邊河北、天津接壤的相關區縣開展鄉村旅游業合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延慶與河北張家口的懷來、赤城,懷柔與河北承德的豐寧,密云與河北承德的興隆等,平谷與河北的興隆、遵化和天津薊縣等,都是地相鄰、水相連、文同脈,可以共同推出主題型精品線路,如平谷區與天津薊縣、河北遵化正在策劃中的“京東黃金旅游線”,利用新開通的京平高速、平薊高速和正在東延的西煙路,串聯起了平谷區的京東大溶洞(AAAA)、石林峽(AAAA)、金海湖(AAAA),天津薊縣的黃崖關長城、九山頂國家地質公園、盤山(AAAAA),河北遵化的清東陵(AAAA)等國家級品牌和世界級產品,將為北京市民提供一個全新的產品,提供一個全新的體驗。
第四,國際層面的合作。這個層面的合作,目前是三個合作層面中最為薄弱的,也是最有發展潛力,具有最大提升空間的領域。開展國際合作的最佳切入點,是旅游國際化。旅游國際化,包括客源國際化、產品(服務)國際化、投資國際化、管理國際化。旅游國際化,是促進北京市鄉村旅游業轉型升級、增效提質的巨大動力。實際上,北京市國際化城市的城市特點,已經為生態涵養區鄉村旅游的國際化提供了強大的市場、資本、人才等產業要素支撐。這也是北京市的鄉村旅游業區別于其他省市區的一個顯著特點。懷柔區慕田峪村的“小園”模式,通過舊民居的加固改造,面向在京居住工作學習的國際人群和500強企業,達到“中為洋用”,表現了對京郊鄉村建筑和文化的最大尊重,在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鄉村酒店業態的同時,也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即將消失的,是最可寶貴的。在我們眼中司空見慣的東西,在消費者眼中是難得一見的旅游吸引物。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民間國際資本以租賃、轉讓等形式,進入鄉村旅游開發領域,建設或體現異域風情(如懷柔鵝和鴨農莊)、或體現先進服務理念(如“小園”)的不同鄉村旅游業態,進而吸引在京外國人消費,不失為開展國際合作起步階段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