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循環是生態農業的重要特征和突出亮點,在我國的古代農業耕作里節約、循環的思想就受到了推崇,也正是因為對節約、循環的追求許多生態型生產方式被創造出來了。如今我們在繼承先人的思想上,繼續進行各方面的生產創新,推動著循環生態農業的發展。
昨天,氣溫回升,溫嶺市明波食用菌種植園里的秀珍菇長勢喜人,一片豐收景象。
走進位于濱海鎮閘南村的明波食用菌種植園,留心觀察一下,可以發現拌料車間放著一臺奇特的粉碎機。這臺粉碎機有兩個喂入口:一個進口與普通粉碎機一樣,可喂入棉籽殼等,壓軋、研磨成粉末;另一個喂入口是市明波食用菌種植園負責人徐雪明發明改裝的--將廢棄在田頭的葡萄枝條剪切、研磨成枝屑,成為生產秀珍菇的基質原料,實現廢物再利用,發展循環生態農業。
栽培秀珍菇的主要基質原料是棉籽殼,但前幾年,隨著食用菌種植對棉籽殼需求量的增加和棉花種植面積的減少,棉籽殼價格一路飆升,從每噸800元漲至每噸2400多元。
為降低生產成本,2009年,徐雪明開始尋找替代棉籽殼的基質原料。
明波食用菌種植園所在的濱海鎮是中國大棚葡萄之鄉,該鎮及周邊種植著4萬多畝葡萄,每年修剪產生上萬噸葡萄枝條,這些殘枝大部分被棄在田頭腐爛或燒毀,不符合生態農業發展要求。
"葡萄枝條也含有一定的粗蛋白、木質素和各種纖維素,是否可用葡萄枝屑替代棉籽殼粉末呢?"徐雪明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經請教專家和少量試驗,用葡萄枝屑替代棉籽殼粉末栽培秀珍菇取得了成功。徐雪明算了一下,與常規棉籽殼基質配方相比,葡萄枝屑基質每包降低生產成本0.4元。
2010年至2012年,徐雪明擴大葡萄枝屑基質栽培比例,每年利用250畝葡萄園里的10萬斤葡萄枝栽培秀珍菇,可年節省成本8萬多元。同時,徐雪明還利用秀珍菇菌糠覆蓋種植馬鈴薯,延長了生產鏈,發展起真正的循環生態農業。而用秀珍菇菌糠覆蓋種植馬鈴薯,不僅使馬鈴薯產量增、賣相好,而且收薯時不需要用工具挖,可以如撿雞蛋一樣輕松地將馬鈴薯從地里撿起,節約了采收成本。2012年,明波食用菌種植園的"葡萄殘枝-秀珍菇菌糠-馬鈴薯廢物循環利用模式"還被評上浙江省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創新獎。
去年冬天,徐雪明又添新思路,用秀珍菇菌糠當肥料栽培蘆筍,將廢棄物利用達到最大化。眼下,第一批蘆筍已上市。"雖然枝條稍細一點,但味道更加鮮美。"徐雪明告訴記者。
徐雪明的創新簡單、實用,在當地實施效果極好,往往也只有這種針對當地實際情況而發明出來的方法才最易推廣、最容易出效益,所以發展生態農業,要動員廣大的基層工作者想辦法,搞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