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2020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喜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豐收節成風化俗,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關于中國農民豐收節的重要講話精神,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廣泛發動、普及基層,引導帶動城鄉共慶豐收、共享喜悅、傳遞幸福,讓豐收節成為“三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推動各級黨委政府把豐收節組織培育工作納入“三農”工作重要議程,與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推進,不斷拓展節日載體和媒介功能,使其在繁榮鄉村文化、拉動鄉村產業、活躍城鄉市場、提升鄉村治理、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以及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恢復提振信心等方面發揮獨特作用,持續打造中國鄉村文化符號,持續推進豐收節成風化俗。
(二)基本原則
——堅持組織優勢,提高培育引導力度。各級黨委政府要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機遇,進一步健全組織指導工作機制,做好結合文章,推動豐收節工作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整體部署。
——堅持農民主體,釋放鄉村多元價值。鄉村是主舞臺,振興是背景樂,市場是推動力,豐收是落腳點。進一步下沉基層,實化節慶內容,大力培育節日市場,為農民搭建創業創新的廣闊舞臺,帶動實現鄉村多元價值。
——堅持文化為魂,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保護鄉村文化多樣性,不斷賦予豐收節歷史文化內涵,充分發揮其對各民族傳統農耕文化、各地特色鄉村文化的傳承提升作用,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城鄉公共文化空間,夯實文化自信根基。
——堅持開放創新,增強城鄉參與互動。遵循現代節日的表現方式、傳播方式、體驗方式,探索創新豐收節慶內容和形式,吸引城鄉居民參與塑造共同的社會體驗,傳遞主流社會價值,推動城鄉深度融合。
二、重點節慶活動
(一)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指導的重點活動
1.組織黃河流域9省區聯動“慶豐收、迎小康”系列活動。支持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四川、陜西、甘肅、青海、寧夏等黃河流域9省區聯動慶豐收、迎小康,組織系列重點活動,呼應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立體展現黃河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重點活動包括:黃河流域9省區各自舉辦重點節慶活動;組織鄉村發展國際研討會;組織黃河流域特色農產品和貧困地區農產品展銷活動;舉辦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擂臺賽;組織鄉村歌會、非遺展演、鄉村傳統藝術品展覽等黃河流域傳統農耕文化展示活動。
2.組織2020年度“全國十佳農民”揭曉活動。揭曉2020年度“全國十佳農民”,展示扎根基層、深耕農業、服務鄉村的先進典型,激發廣大農民的創新創業熱情,推動鄉村人才振興。鼓勵各地在豐收節期間推選一批具有時代精神、實干興業的優秀農民代表,推出一批促進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代表,廣泛宣傳新時代“三農”典型,激發投身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3.組織鄉村發展國際研討會。聚焦鄉村振興路徑、模式及國際經驗,探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關注中華優秀農耕文明傳承發展提升,發布研討會征文優秀作品以及豐收節俗歷史文化研究成果。邀請各省區市代表、國內外鄉村發展典型代表、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等共同出席。
4.舉辦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晚會。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涵蓋多種藝術形式,立體展現豐收中國的氣勢、億萬農民的風采、農耕文明的厚重、鄉村振興的前景、全面小康的喜悅,把更多受眾帶入豐收節熱烈氛圍之中,逐步將其打造成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文化品牌活動。晚會擬于9月22日豐收節當晚在CCTV1、CCTV17播出。
5.組織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活動。9月初,聯合相關部門共同發起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活動,在秋分、國慶、中秋以及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重要節點集中發力,發揮市場和社會力量,挖掘消費潛力、推動消費升級。推選“十大農產品網絡銷售達人”,支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節目中心打造《我的家鄉我代言》欄目,充分利用“流量人物”“流量平臺”,采取多種方式,推動農產品銷售,促進城鄉消費,助力貧困地區農民增收。引導城鄉商超、農產品交易市場等主體策劃節日營銷活動,廣泛使用豐收節標識等節日元素,營造節日氛圍。辦好全國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
6.舉辦“奔向小康”鄉村馬拉松賽事。以“奔向小康”為主題舉辦“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鄉村馬拉松”賽事。賽事路線途徑當地主要文化景觀、特色產業景觀,比賽兼顧賽事專業性和群眾參與性,鼓勵引導廣大農民積極參賽,營造熱烈活躍的節日氛圍,傳遞頑強拼搏的精神,逐步將其打造成中國農民豐收節鄉村體育品牌活動。
7.舉辦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鄉村歌會。打造一臺有鄉村特色、有現代質感、有田園情懷的鄉村歌會,唱豐收、唱家鄉,力爭推出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鄉村歌曲作品,推出一批優秀農民歌手,展現新時代農民風采和鄉村情懷,成為城鄉共慶豐收、共享喜悅、激發情感共鳴的載體。
8.發起“趕農集”“尋鄉愁”“嘉年華”等鄉村旅游系列主題活動。推動豐收節與“十一”黃金周、中秋節等假日市場緊密結合,鼓勵各地發布本地金秋鄉村旅游地圖、美食地圖、趕農集地圖、嘉年華地圖等,在全國范圍內形成聲勢,吸引城鎮居民,促進鄉村消費,提升鄉村價值。支持各地充分利用節日效應,緊扣人們對鄉村田園生活和優秀傳統農耕文化的訴求,通過政策引導、平臺搭建、媒體宣傳,發揮市場主導作用,組織策劃相關主題活動。
9.組織大中小學生參與豐收節勞動教育、農耕文化教育實踐活動。聯合教育部發起大中小學生豐收節教育實踐活動,旨在推動豐收節成為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和農耕文化教育的重要實踐課堂,讓學生體驗農事、崇尚自然,動手實踐、出力流汗,培養良好的勞動品質,切身體會中華優秀農耕文化。農業農村部門要為實踐活動提供農業基地、農業專家、農業裝備等教學資源。支持發起少年兒童“勞動美、豐收樂”主題公益活動。
10.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聘請袁隆平、申紀蘭、馮鞏、海霞、馮驥才、李子柒等6人擔任首批推廣大使,參與豐收節公益宣傳活動,承擔在各自領域的公益推廣義務,旨在進一步發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豐收節,提升節日影響力、凝聚力、號召力,推進成風化俗,引導帶動城鄉同慶豐收、共迎小康。
11.設立“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農民豐收”頻道。在中央宣傳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設立“農民豐收”頻道,以展示分享中國農民豐收節為切入點,傳播黨的“三農”政策、營造城鄉和諧氛圍、樹立“三農”形象、講好豐收故事,為社會各界搭建了解豐收節、參與豐收節的權威平臺。發起“市長縣長話豐收”活動,邀請市長縣長交流扶貧經驗、介紹特色文化、推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12.征集豐收節系列符號設計,探索構建豐收節文化空間。聯合共青團中央征集豐收節系列符號設計,對豐收節形象進行提煉和創意設計,充分融合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文化元素,符合城鄉主流審美情趣、表達方式、表現方式,借助全媒體力量策劃傳播和營銷推廣,在全社會構建鮮明的豐收節形象。深入研究各地各民族豐收節俗歷史,探索豐收節國家儀式,既要有強烈儀式感、象征性,又富有現代感、公共性。
13.組織鄉村傳統藝術作品主題征集展示活動。聚焦“小康”“豐收”主題,面向全國征集一批形式多樣、構思巧妙的鄉村傳統藝術作品,不限類別和表現形式,最大程度覆蓋各地各民族鄉村優秀傳統藝術形式,弘揚燦爛的農耕文化,增強豐收節的文化質感,激發鄉村文化發展活力,充分展示億萬農民在全面小康路上的精神風貌。優秀作品將參加集中展示活動。
14.啟動豐收歷史文化數字保護工程。運用數字化理念和手段,保護傳承各地各民族豐收歷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提升豐收節文化內涵和品質,推動優秀農耕文化以鮮活的形態融入城鄉居民生活。持續跟蹤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廣泛群眾基礎、鮮明節日符號的豐收節慶活動,建立豐收節慶數據庫,動態管理。成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專家委員會,加強研究,支持打造一批豐收農事節慶品牌。
15.建設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公益服務平臺。為推動形成農產品產銷對接長效機制,特別是解決貧困地區產銷問題,支持建設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公益服務平臺。結合消費扶貧、金秋消費季,聯合大型電商、行業協會等共同發起“幫一把、同小康”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支持“三區三州”、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農業農村部5個定點扶貧縣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及慶豐收活動。
16.組織重要時點系列宣傳活動。從春分至秋分期間的每個節氣,陸續推出系列重點活動,包括發布《致全國農民朋友一封信》,啟動全國鄉村傳統藝術作品主題征集,舉辦豐收節文化研討活動,啟動豐收節符號設計征集,啟動鄉村發展國際研討會征文,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開通“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農民豐收”頻道,召開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全體會議,召開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新聞發布會,啟動豐收節金秋消費季和全國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等。豐收節后,發布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研究報告,編撰《慶豐收、迎小康——中國農民豐收節(2020)》畫冊。
(二)組織指導委員會各成員單位開展的活動
1.教育部。引導大中小學組織豐收節農耕文化教育主題活動。
2.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動員1652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以“歡慶豐收感黨恩、團結一心迎小康”為主題,廣泛開展文藝展演、農產品展銷、農業技能大賽、鄉村大講壇等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慶豐收活動。
3.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開展2020年全國大型義診活動周活動。
4.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組織指導各級廣播電視及網絡視聽媒體圍繞豐收節主題,開展全方位、立體式、持續性的宣傳報道。鼓勵引導創作播出豐收主題相關紀錄片等。
5.國家體育總局。舉辦中國農民籃球賽、舞龍舞獅展演、豐收節龍舟賽、農民健身活動總決賽等體育賽事活動。
6.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晚會。
7.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指導舉辦“韓城花椒節”“左權核桃文化節”“稷山板棗文化節”;引導各地將經濟林節慶活動納入豐收節。
8.中華全國總工會。組織各省(區、市)總工會做好農民工走訪慰問工作;聯合開展農業技能大賽,提升農業職工的技能水平。
9.共青團中央。聯合開展中國農民豐收節形象符號設計征集活動;組織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慶豐收、迎小康”系列活動;組織青年網絡主播助力消費扶貧活動。
10.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指導各地婦聯舉辦“慶豐收、迎小康”慶祝活動。
11.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舉辦中國(蚌埠)花鼓燈藝術交流展演周、中國(膠州)秧歌節、中國舞協·南豐面具舞蹈文化周、中國(葫蘆島)葫蘆文化節、小康電視節目工程、全國農民攝影大展;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組織中國文藝家下鄉活動。
12.中國郵政集團。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舉辦新中國農村題材郵票專題展覽,發行“慶豐收、迎小康”主題明信片。
組織指導委員會其他成員單位根據各自職能,圍繞豐收主題,自行組織特色活動。
(三)農業農村部系統組織開展的活動
1.農村法治宣傳活動(農業農村部法規司負責)。
2.印跡鄉村豐收之旅(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負責)。
3.全國農民“小康美景手機拍”作品征集展示活動(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負責)。
4.美麗宜居村莊短視頻擂臺賽獲獎作品展示交流活動(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負責)。
5.美麗鄉村健康跑暨全國農民水果采收邀請賽(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負責)。
6.湖北省恩施州來鳳縣“蜂舞迎豐收”慶祝活動(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負責)。
7.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動物檢疫檢驗員)決賽(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負責)。
8.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動物疫病防治員)決賽(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負責)。
9.第二十三屆中國(象山)開漁節(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負責)。
10.江西彭澤農民豐收節活動(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負責)。
11.云南元陽稻花魚豐收節活動(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負責)。
12.農墾“喜豐收、奔小康”暨“智慧農墾萬里行”活動(農業農村部農墾局負責)。
13.“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活動(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負責)。
14.“決勝小康·奮斗有我”農業農村部職工文藝匯演(農業農村部機關黨委、部直屬機關工會負責)。
15.“豐收中國萬里行”大型公益宣推活動、《豐收好“食”節》系列節目、“稻花香里說豐年”視頻挑戰賽、第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等活動(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負責)。
16.賽詩聯歡慶豐收活動(農民日報社負責)。
17.“慶豐收、迎小康”中國村歌大賽(中國農村雜志社負責)。
18.中國品牌農產品展銷慶豐收活動(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負責)。
19.“都市慶豐收、產銷促消費”大型農產品線下體驗與推介活動(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負責)。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長遠規劃部署。農業農村部門發揮牽頭作用,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調動各方力量,打造豐收節慶品牌。
(二)加強統籌謀劃。做好結合文章,推動豐收節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三農”工作重要議程,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緊密結合,作為農村地區歡慶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載體。
(三)加強示范引導。加強對各地慶祝活動的管理指導,確保慶祝活動不走偏、不變味。及時總結各地各部門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強交流互鑒,共同提高,推動節日活動越辦越好。
(四)嚴守紀律規定。各地節慶活動要嚴格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堅持科學防控、精準施策,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嚴格遵循中央關于“過緊日子”的要求,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中央關于慶典活動有關要求和減輕基層負擔有關精神,把活動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上,避免形式主義和奢靡之風,嚴防搭車搞慶典和增加農民負擔。
來源: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
日期:20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