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開發必須以鄉村旅游資源的分類與綜合評價為前提,鄉村旅游資源的分類綜合評價是組織鄉村旅游活動的依據和基礎。國家旅游局于2003年5月1日頒布的《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的分類體系對鄉村旅游資源分類具有指導意義,但鄉村旅游資源又有自身獨特的個性,如果僅僅套用國標對鄉村旅游資源進行分類和評價,很難對鄉村旅游資源的類型做出具有指導意義的判斷。近年來,學術界對于旅游資源評價內容、技術和方法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然而,對鄉村旅游資源評價研究較少,推廣使用和應用性不強,尚沒有實用性的鄉村旅游資源綜合評價模型與指標體系。因此,本文試圖根據鄉村旅游資源類型和鄉村旅游地屬性狀況,構建鄉村旅游資源的分類標準和綜合評價體系,以期為中國鄉村旅游的規劃與開發提供參考。
資源分類體系
根據鄉村旅游分類的同質原則,發生、演化一致性原則和同時性原則,可將鄉村旅游資源大致分為六個主類,即鄉村自然生態景觀、鄉村田園景觀、鄉村遺產與建筑景觀、鄉村旅游商品、鄉村人文活動與民俗文化和鄉村景觀意境六大主類。
鄉村自然生態景觀包括山地生態、水域風光、生物生態3個亞類,山丘型旅游地、獨峰、奇特與象形山石、峽谷段落、巖石洞與巖穴、島區、河段、天然湖泊與池沼、瀑布、樹木、林間花卉地、動物棲息地等12種基本類型。鄉村自然生態風光反映鄉村自然山、水、生物等風光與特征,體現了傳統農業社會的“天人合一”的精神本質,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基底和背景。
鄉村田園景觀包括農業生產景觀、田園風光景觀、林區風光景觀、漁區風光景觀、草場景觀、城郊景觀6個亞類,農業生產場景、農業生產用具、水鄉景觀、旱地景觀、梯田景觀、森林景觀、種植園景觀、海洋漁場景觀、淡水漁場景觀、草原景觀、草山草坡景觀等11種基本類型。田園風光是鄉村景觀中最主要的構成部分,是鄉村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基礎。
鄉村遺產與建筑景觀包括鄉村歷史遺跡和遺址、聚落文化、居住地與社區、景觀建筑與附屬型建筑、游憩場所、歸葬地、交通建筑、水工建筑8個亞類,軍事遺址與古戰場、宗教與祭祀活動場所、文化活動場所、特色聚落、鄉土建筑、名人故居與歷史紀念建筑、展示演示場館、塔形建筑物、樓閣亭臺、書院、度假區、墓(群)、橋、水庫及觀光游憩段落等14種基本類型。鄉村遺產與建筑景觀是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社會活動的場所,以聚落和建筑等為物質載體,記載和反映了人文活動,代表了一定地方的文化特色。
鄉村旅游商品包括鄉村旅游商品、鄉村傳統工藝與手工藝品2個亞類,風味食品、鄉村特產、傳統工藝與手工藝品4種基本類型。鄉村旅游商品是鄉村居民在生活、生產過程中不斷挖掘地方特色而形成的食品、特產和傳統工藝等,是鄉村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
鄉村人文活動和民俗文化包括人物記錄、藝術與文化、民間習俗、現代節慶4個亞類,人物、協會、地方文化、民間演藝、民間節慶、宗教活動、旅游節、文化節8種基本類型。鄉村民俗文化景觀是一定地域鄉村居民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是鄉村旅游體驗的重要內容。
鄉村景觀意境包括鄉村景觀通道、鄉村景觀意境2個亞類,鄉村景觀生態廊道、鄉村山水環境意境、鄉村聚落文化意境、鄉村農耕田園生活意境4種基本類型。鄉村景觀意境是以鄉村區域自然景觀、區域文化景觀共同構成的整體人文生態系統,是對整體景觀的感受,是超越物質景觀實體的旅游資源。
資源評價體系鄉村旅游資源評價分為資源單體評價、資源區域分布評價、開發條件評價和開發功能評價。其中鄉村旅游資源單體評價可依據《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的共有因子評價模型對旅游資源單體進行評價。即對旅游資源單體進行逐一賦分定量評價,通過去高低分均值計算得出單體資源的賦分值,并由此分出不同等級的鄉村旅游資源。鄉村旅游資源區域分布評價分為數量與質量評價、分布與組合評價。鄉村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是在資源等級和開發條件等各類影響因素的基礎上而進行的。依據這兩大類主要因素,鄉村旅游資源評價分四個級別:很高,高,較高;一般。開發條件分三個級別,即:優,資源等級高、規模較大、交通便捷;良,資源等級中等,規模一般,交通較好;一般,資源比較分散、旅游交通不太便捷。通過旅游資源的景觀價值和開發條件兩個方面的分析,可以確定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重點。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可滿足不同層次旅游者的需要,分別為:基礎層次———觀光游覽,提高層次———休閑度假、購物,專門層次———專項旅游。依據規劃區鄉村旅游資源類型與特色,結合旅游者的行為層次,可將規劃區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功能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