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建設康復輔助器具特色產業園推動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11月16日
(此件公開發布)
建設康復輔助器具特色產業園
推動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為推進我省康復輔助器具(以下簡稱康復輔具)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務院及民政部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持“政策引導、培育市場、發展產業”的原則,充分發揮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優勢,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康復輔具需求為目標,以培育康復輔具特色產業園為抓手,進一步整合相關資源,強化政策引導、典型引路,實施園區功能提升、市場主體培育、產品創新、環境優化四大工程,促進產業由點向面發展,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強化“兩個堅持”、實現“兩個更大”、奮力開創美好安徽建設新局面作出貢獻。
(二)發展目標。立足全省現有各類園區產業基礎、功能定位和比較優勢,著力打造“園中園”,形成規模和集聚效應,推動特色產業做大做強。爭取到“十四五”末,在全省范圍內培育5家以上銷售收入達5—10億元的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形成1個在國內外有影響力品牌展會,產業發展環境更加優化,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品優質的產業格局。
二、建設任務
(一)園區功能提升工程。依托現有各類園區,自主申報特色產業園區,由省民政廳會同省有關部門審核,報省政府同意后,授予“康復輔助器具特色產業園”名稱。經批準的特色產業園要按照“適度超前、特色鮮明、分步實施”原則,及時編制產業發展規劃,結合所在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安排。優先安排康復輔助器具產業項目用地,加快實施基礎配套建設,提升水、電、路、氣、運等保障能力,增強園區承載能力。立足老年人、殘疾人、傷病人的智能化、專業化、高端化需求,謀劃和實施康復輔助器具產業項目,引進有影響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和集團企業,發揮“龍頭+配套”發展模式,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增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能力,提升特色產業園集聚能力和發展后勁。對園區企業提升人員職業能力及引進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給予扶持。(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殘聯、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自然資源廳,有關市、縣政府)
(二)市場主體培育工程。廣泛開展精準招商合作,吸引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的康復輔具企業進駐特色產業園,享受所在市、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必要時可實行“一事一議”。發展壯大本土企業,充分發揮長三角區域產業集聚優勢和資金、技術、人才等優勢,激發企業創新創業活力,引導本土企業與省外知名企業通過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多種方式,建立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協作關系。打造知名自主品牌,鼓勵優勢企業兼并重組,促進規模化、集約化、連鎖化經營,引進高端項目、先進技術、創新團隊、管理模式,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積極打造有影響力的康復輔具博覽會,組織企業參加老博會、進博會等大型展會,為康復輔具搭建貿易對接及產業發展交流平臺,發展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高、專注于細分市場的“專精特新”企業。(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貿促會、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民政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殘聯、合肥海關,有關市、縣政府)
(三)創新能力提升工程。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以市場為導向,構建具有我省特色的“政產學研用金”創新體系和創新研發動力機制,增強協同創新能力。落實國家康復輔具從業人員職業分類、國家職業標準、職稱評定有關政策,加強康復輔具專業人才培養。充分利用我省人工智能優勢,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進省級康復輔具研發中心建設。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強化產業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系統研究,承擔省市創新研發載體建設任務。鼓勵支持康復輔具領域前沿技術、關鍵共性技術和創新產品的研發,大力開發人工智能產品;重點支持康復輔具企業及研發機構運用通用設計、人機工程、美學創意的理念,創新研發外骨骼機器人、照護和康復機器人、仿生假肢、虛擬現實康復訓練設備等產品。鼓勵各類創新主體圍繞康復輔具產業共性需求,提供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產品設計、加工、檢測驗證、研究咨詢和培訓交流等公共技術服務。(責任單位:省委編辦、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殘聯,有關市、縣政府)
(四)市場環境優化工程。持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簡化注冊登記流程,健全監管服務機制。支持重點產品、管理、服務標準制定,健全我省康復輔具標準體系。積極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修)訂,推動我省地方標準升級為國家標準、長三角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建立發展殘疾人服務電商平臺,延伸康復輔具服務鏈條。支持行業組織完善自律懲戒機制,在行業標準制定、數據統計、信息披露、公平競爭等方面有效發揮作用。強化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推動企業建立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加大對質量違法行為的打擊懲處力度。建立康復輔具產品的注冊、認證、檢測等監管體系和統計指標體系,建立標準分類實施和監督機制。建立強制性和自愿性相結合的產品、服務認證體系和質量追溯體系,完善服務回訪制度。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司法廳、省商務廳、省統計局、省殘聯,有關市、縣政府)
三、政策扶持
(一)落實稅收價格優惠。符合條件的康復輔具企業可依法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康復輔具企業,按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對符合條件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依法在所得稅稅前扣除。落實生產和裝配傷殘人員專門用品的企業有關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康復輔具配置服務企業用水、用電、用氣、用熱與工業企業同價政策。(責任單位:省稅務局、省財政廳、省科技廳,有關市、縣政府)
(二)強化金融保險支持。提高信貸支持的靈活性和便利性,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和專利保險,開展股權眾籌融資等試點,通過國家設立的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吸引社會資本協同發力,按照市場化方式支持符合基金投向的康復輔具產業創新。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首發上市融資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資產證券等形式籌措資金。開展多渠道、多層次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對接活動,積極拓寬融資渠道,為企業提供融資租賃、擔保、助保貸、出口信用保險等金融服務支持。鼓勵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開發適合康復輔具企業的金融產品。(責任單位: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財政廳、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銀保監局、安徽證監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
(三)加強財政資金引導。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統籌省以上彩票公益金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補助資金、支持社會福利建設中用于殘疾人福利方面補助資金,加大對符合條件的康復輔助項目支持力度。積極發揮制造強省、“三重一創”、科技創新等政策資金引導作用,對符合條件的康復輔具項目給予支持。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在市、縣先行投入支持的基礎上,省擇優以股權投資或債權投入方式,分A、B、C三類,分別給予每個團隊1000萬元、600萬元、300萬元支持。地方財政可利用獎勵引導、資本金注入、應用示范補助等方式,支持特色產業園發展。省民政廳、省殘聯等單位研究提出符合我省市場需求的康復輔具產品目錄,按程序將其納入政府采購范圍。首次投放市場或尚未實現批量銷售、暫不具備市場競爭條件的創新性產品或服務,可依法采取單一來源采購。推動企業開展專項定制,提供個性化服務。鼓勵社會慈善愛心機構購買我省產品。將符合條件的高端康復輔具產品納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范圍。(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民政廳、省殘聯、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
(四)完善消費支持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符合條件的康復輔具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完善康復輔具工傷保險支付制度,合理確定支付范圍。支持商業保險公司將康復輔具配置納入保險支付范圍。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支持康復輔具消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殘疾人基本型康復輔具配置給予補貼。支持康復輔具企業通過第三方平臺開展電子商務業務,對符合互聯網和電子商務資助政策條件的給予扶持。大力推動康復輔具租賃市場發展,建立完善配置服務網絡,推進在養老機構、殘疾人康復機構、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等設立康復輔具租賃點。(責任單位:省醫保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商務廳、省民政廳、省殘聯、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銀保監局、安徽證監局)
四、組織領導
建立省加快發展康復輔具產業聯席會議制度,由省政府負責同志擔任召集人,省民政廳、省委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司法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自然資源廳、省商務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省統計局、省醫保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藥監局、省貿促會、省殘聯、合肥海關、安徽省稅務局、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銀保監局、安徽證監局等部門負責同志為聯席會議成員,辦公室設在省民政廳。聯席會議要制定實施方案,強化工作調度,完善獎懲機制,確保特色產業園建設各項措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要制定特色產業園年度考核制度,通過考核的園區方可享受財政后獎補和用地指標獎勵。各地要高度重視康復輔具產業發展,將其納入“十四五”規劃,建立完善協調推進機制。特色產業園所在的市、縣政府要主動作為、履行職責,建立“政府領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強化工作舉措,落實配套措施,奮力推動特色產業園建設上新臺階。(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殘聯、省財政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衛生健康委、省自然資源廳等)